找回密碼
 註冊

掃一掃,訪問微社區

QQ登錄

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搜索
查看: 543|回復: 3

治台必告錄卷一

[複製鏈接]
梧葆 發表於 2010-3-12 09:36:44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<P>錄卷一</P>
<P><BR>  鹿洲文集</P>
<P>  聖武紀略</P>
<P>  •鹿洲文集藍鼎元•</P>
<P>  平台紀略總論</P>
<P>  上滿制府論台灣寇變書</P>
<P>  與制府論進兵中路書</P>
<P>  與施提軍論止殺書</P>
<P>  檄台灣民人</P>
<P>  檄南路營進兵阿猴林</P>
<P>  檄擒舊社紅毛寮餘孽</P>
<P>  檄施恩陳祥諭撫杜君英</P>
<P>  檄南路營剿捕石壁寮</P>
<P>  檄諸將弁大搜羅漢門諸山</P>
<P>  檄查大湖崇爻山後餘孽</P>
<P>  檄諸將弁搜捕竹仔腳逸賊</P>
<P>  檄下加冬李守戎</P>
<P>  檄淡水謝守戎</P>
<P>  與台灣道府論殺賊書</P>
<P>  覆制軍台疆經理書</P>
<P>  論征台壯丁停餉歸農書</P>
<P>  請班師書</P>
<P>  請寬楊姓株運書</P>
<P>  復呂撫軍論生番書</P>
<P>  請行保甲責成鄉長書</P>
<P>  請權行團練書</P>
<P>  論台中時事書</P>
<P>  論擒獲奸匪便宜書</P>
<P>  諭閩粵民人</P>
<P>  紀台灣山後崇爻八社</P>
<P>  粵中風聞台灣事論</P>
<P>  論海洋弭捕盜賊書</P>
<P>  與荊■〈王菐〉家兄論鎮守南澳事宜書</P>
<P>  與吳觀察論治台灣事宜書</P>
<P>  上郝制府論台灣事宜書</P>
<P>  謝郝制府兼論台灣番變書</P>
<P>  •平台紀略總論</P>
<P>  台灣治亂之局,迥出人情意計之外。其地方數千里,其民幾千百萬,其守土之官,則文有道、有府、有縣令、大小佐貳雜職若干員;武有總兵、副將、參將、游擊、守備、大小弁目若干員,其額兵七千有奇,糧儲、器甲、舟車足備。又當國家全盛,金甌靡缺,而朱一貴以餵鴨小夫,■〈焱灰〉焉倡亂,不旬日間,全郡陷沒,此豈智能所及料歟!</P>
<P>  太平日久,文恬武嬉,兵有名而無人,民逸居而無教,官吏孳孳以為利藪,沈湎樗蒲,連宵達曙,本實先撥,賊未至而眾心已離,雖欲無敗,弗可得已。然鹿耳、鯤身,夙稱天險,鄭氏一踞其間,遂歷三世;國家圖之數十年,費錢糧幾千百萬,而後能收之。今不動聲色,七日恢復。巨魁就擒,孽從授首,即使孫、吳復生,亦未能望成功若斯之速也。良由聖祖仁皇帝大德如天,神威遠震,將卒用命,海若效靈,是以摧陷廓清,不勞而邊疆底定。諭旨遙頒,白叟黃童,無不感激流涕。蓋至仁厚澤,淪浹人心者深也。諸臣或運籌帷幄,或出力疆場,克敵致果,功在社稷,欲以鼓勵將來,收千秋百歲用人之效,則不得以其為日無幾少之矣!亂不久,福不深,削平者之績不大,此非君子之言也。賞罰明則民易使,今日之酬勳,他年之龜鑑,知此說者,其知未雨綢繆之道乎!</P>
<P>  台灣海外天險,較內地更不可緩,而此日之台灣,較十年、二十年以前又更不可緩。前此台灣止府治百餘里,鳳山、諸羅皆毒惡瘴地,令其邑者,尚不敢至。今則南盡郎嬌,北窮淡水、雞籠以上千五百里,人民趨若騖矣!前此大山之麓,人莫敢近,以為野番嗜殺;今則群入深山,雜耕番地,雖殺不畏,甚至傀儡內山、台灣山後蛤仔難、崇爻、卑南覓等社,亦有漢人敢至其地,與之貿易。生聚日繁,漸廓漸遠,雖厲禁不能使止也。地大民稠,則綢繆不可不密。今郡治有水陸兵五千餘人,足供調遣。鳳山南路一營,以四、五百里山海奧區、民番錯雜之所,下淡水郎嬌盜賊出沒之地,而委之一營八百九十名之兵,固已難矣!諸羅地方千餘里,淡水營守備僻處天末,自八里岔以下尚八、九百里,下加冬、笨港、斗六門、半線,皆奸宄縱橫之區;沿海口岸,皆當防汛戍守;近山一帶,又有野番出沒。以八、九百里險阻叢雜之邊地,而委之北路一營八百九十名之兵,聚不足以及遠,散不足以樹威,此杞人所終夜憂思而不能寐者也。台民好為盜賊,不因饑寒,方慶削平,又圖復起。去歲平台大定之後,尚有布散流言,嘯聚巖谷,復謀作亂者數次。屢經撲滅,歲餘始殄。而王忠一賊伏匿深山;至我皇上即位,乃克就縛。可見地方廣大,搜捕難周,雖平台僅在七日,而拔盡根株,東擒西剿,亦有兩載艱難。欲為謀善後之策,非添兵設官經營措置不可也。</P>
<P>  以愚管見,劃諸羅縣地而兩之,於半線以上,另設一縣,管轄六百里;雖錢糧無多,而合之番餉,歲徵銀八、九千兩,草萊一闢,貢賦日增,數年間巍然大邑也。半線縣治,設守備一營,兵五百。淡水八里岔,設巡檢一員,佐半線縣令之所不及。羅漢門素為賊藪,於內門設千總一員,兵三百。下淡水新園設守備一營,兵五百。郎嬌極南僻遠,為逸盜竄伏之區,亦設千總一員,兵三百,駐劄其地,使千餘里幅員,聲息相通。又擇實心任事之員,為台民培元氣。</P>
<P>  寇亂、風災、大兵、大疫而後,民之憔悴極矣!然土沃而出產多,但勿加之刻剝,二、三年可復其故。惟化導整齊之:均賦役、平獄訟、設義學、興教化;獎孝弟力田之彥,行保甲民兵之法;聽開墾以盡地力,建城池以資守禦,此亦尋常設施耳!而以實心行實政,自覺月異而歲不同,一年而民氣可靜、二年而疆圉可固、三年而禮讓可興,而生番化為熟番、熟番化為人民,而全台不久安長治,吾不信也。</P>
<P>  顧或謂台灣海外,不宜闢地聚民,是亦有說。但今民人已數百萬,不能盡驅回籍,必當因勢而利導約束之,使歸善良,則多多益善。從來疆域既開,有日闢、無日蹙,氣運使然,既欲委而棄之,必有從而取之。如澎湖、南澳皆為海外荒陬,明初江夏侯、周德興皆嘗遷其民而墟其地,其後皆為賊巢;閩、廣罷敝,乃設兵戍守,迄今皆為重鎮。台灣古無人知,明中葉乃知之,而島彝、盜賊先後竊踞,至為邊患;比設郡縣,遂成樂郊。由此觀之,可見有地不可無人。經營疆理,則為戶口貢賦之區;廢置空虛,則為盜賊禍亂之所。台灣山高土肥,最利墾闢;利之所在,人所必趨。不歸之民,則歸之番、歸之賊;即使內賊不生、野番不作,又恐寇自外來,將有日本、荷蘭之患,不可不早為綢繆者也。閒居無事,燕雀處堂;一旦事來,噬臍何及?前轍未遠,可不為寒心哉!</P>
<P>  殉難諸臣,雖功過不一,然大節炳然,足以增光宇宙,褒其後而略其先。崇獎義烈,用慰忠魂,亦因以為鑑可也。</P>
<P>  •上滿制府論台灣寇變書</P>
<P>  台灣僻處海外,狃於治安久矣!朱一貴突爾跳梁,戕害官兵,竊踞郡縣,雖曰猖獗之極,其實不難平也。無賴子弟,偶爾烏合,尚未知戰守紀律為何事。當即命將出師,星夜進討,如救焚拯溺,勿容稍緩。彼不意官軍猝至,必將手足忙亂,倉皇散走;渠魁大憝,自可聚而殲旃,此迅雷不及掩耳之道也。若俟奏報請旨而後發兵,動逾數月,賊膽必大,規模漸立,謀士漸出,羽翮漸成,則燎原之火,正須大費撲滅耳。</P>
<P>  控制台灣,惟廈門最為扼要;形勝所在,便於指揮。執事在省隔遠,莫於疾驅南下,駐劄廈門;督師進剿、籌劃糧餉,諸凡機宜,呼應便捷。且內地莠民,不無乘虛鼓煽或謀嘯聚,搖惑人心;若棨戟一臨,則群疑自息。</P>
<P>  執事曠世鴻才,必有奇謀上計,滅此朝食,非鄙人所能窺測。惟是養軍千日,用在一朝;國家不吝爵祿,施及下材,未有毫毛小效,補報萬一,敢以此疆彼界之殊、非在職守之內,袖手縮頸,晏坐而旁觀哉!願執事假某水陸萬軍,舳艫三、四百艘,請乘長風破千里浪,為執事者一鼓平之。</P>
糟木匠 發表於 2010-3-13 07:41:08 | 顯示全部樓層
發行者之●弁言

  這本近四十萬言的丁曰健「治台必告錄」,原書現藏台灣大學圖書館,系清同治丁卯(六 ...
梧葆 發表於 2010-3-13 06:14 AM


歷史的進步還是蠻顯著的。你看,書中的記載:

“漳、泉、潮、粵與屯番各籍雜處,素不相合,每多分類械鬥、劫奪。。。” ,那時候的臺灣還是挺亂的,所以要嚴治。

現在的臺灣挺好的,也就是藍綠中的極端分子鬥鬥嘴,立委們拉扯一下罷了,沒什麼大了不起的。

太暴力了不好。說實話,動不動很多人上街,和咱大陸當年鬧文革把大官學者抓起來斗(斗走資派)其實差不多的。工人好好做工,農民好好種地才是正道。
 樓主| 梧葆 發表於 2010-3-13 06:14:10 | 顯示全部樓層
發行者之●弁言

  這本近四十萬言的丁曰健「治台必告錄」,原書現藏台灣大學圖書館,系清同治丁卯(六年、即一八六七年)鐫梓。全書分為八卷,前五卷(一~五)是著者編輯別人的文字,後三卷(六~八)才是著者自己的言論。

因此,前一部分必然會與別的文獻叢刊形成重複(例如卷一「鹿洲文集」三十二篇與卷二「東溟文集」十二篇及「東槎紀略」三篇,與文獻叢刊第一二種的藍鼎元「東征集」及第七種的姚瑩「東槎紀略」,顯多雷同)。

對於這一問題,我們經過慎重的考慮,仍予全部刊出。

理由是丁曰健的「治台必告錄」為一重要文獻,自成體系,我們不宜於任意割裂;而且重複部分,也有互相參照的價值。

此外,還有一點,也得交代。即標點分段,見仁見智;同一文字,各人的看法不同,標點分段亦自不同。我們為了尊重各人的看法,不作硬性的統一。

  原書的目錄,本來是每卷獨立的。我們分裝四冊,乃於每冊的卷首列一目錄;同時,又在第一冊的卷首加一總目,以利檢索。

  這本列為文獻叢刊第一七種的「治台必告錄」,它的出版反在同叢刊第五四種「台灣教育碑記」之後,時間顯有延擱。這原因,並不全在本書的篇幅較多(在已出版的文獻叢刊中,以本書的篇幅為最多),而在原書有少數字被蟲咬了,經我們就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藏書校補的,所以頗費時間。但是,也有好處。本書卷八最後兩文,即「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初記」及「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再記」,是由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藏書錄刊的(查兩書都是同治丁卯春鐫、知足知止園藏梓,但「史語所」藏本多出上述兩文)。(周憲文)
    
原書的著者●自序

  台灣一郡,自國朝康熙年間始入版圖。地廣民稠,人心浮動。其民漳、泉、潮、粵與屯番各籍雜處,素不相合,每多分類械鬥、劫奪樹旗之案。習俗頑梗,相沿已久;而最後同治元年春戴萬生之結會,戕害文武員弁,全台震動,為禍尤烈,實從前逆案之罕見者。官斯土者,為治愈難。然人情勇直,俗可轉移;為上者果能布之以誠、行之以敏、馭之以簡,潔清自矢,先事慎防,臨事鎮定,未始不可化其頑梗、靜其浮動之心也。

  道光二十七、八年間曰健任台灣廳縣時,中丞徐樹人大人觀察台澎六年之久,常得謁見。於平定分類及樹旗各逆案,疊次保獎,以得民心為可恃;凡所以治台者無不指授多方,俾得庶事就理。迨後健回福省權糧儲道時,而中丞於同治元年又來撫閩,薦攝藩篆。正值多事之秋,安內攘外,幸無隕越,秉中丞之教良多。嗣因二年春,籌餉心勞,引疾告退。斯時台匪戴萬生滋事已經年矣!勢極猖獗,攻陷彰斗城堡,官軍屢挫;中丞復保奏平台,奉旨補授台澎兵備道,加按察使司銜,提督學政,並統辦軍務,懼弗克勝。瀕行辭公,公以「治台必告錄」一書見授;謂治台方略,全在因地制宜,名賢往事可師。旋由五虎口對渡雞籠,招集舊部、督率紳團,進剿彰境。先破水裏港、葭投從逆各莊,直抵彰城,民心嚮應,連宵克復;斗六各處,亦皆次第剿平,首逆就擒,由員弁紳民之出力也。沿途搜捕、安撫,到郡蒞任;兩院憲保奏,蒙賞加二品頂戴。越年,復奉命往剿彰屬內山逆首洪欉事竣返郡,恩命頻加,益深感奮;三次舉行歲、科試事。

  數年來戎馬倥傯,加以試士校閱、重農開圳、清理積案,不獲稍暇,此書不遑校刊。同治五年春,舊病復發,專摺奏請開缺,奉旨允准。原擬到省後再承規誨,中丞竟先一月仙逝,悲痛之極!健回憶知己之感,圖報無由。此書乃公在台數年參酌搜討,薈萃諸名臣之精華而加以偉論;大意重在知人安民,匪特健之奉以周旋,凡有治台之責者無不當引為矩矱也。爰即校正付梓,以傳公諄諄求治之法。又以健之在台所上摺奏,天語提撕,洞達下情,理宜恭錄及自著「平台藥言」附焉!亦見平日所奉誨於中丞者,身體力行,以仰副皇上綏靖海疆之至意云爾。

  同治六年五月,知足知止園皖懷丁曰健謹識。

(補上)
春節假期,看了 曾瑞龍先生的「經略幽略」和「拓邊西北」。又看些台灣史。就當故事書看,不求甚解,遮眼息心而已。
初聽平劇時,即是  楊令公之李陵碑。彼時一歷史老師言,真實之潘,非如是。多年來常思之,如今解一惑也。
糟木匠 發表於 2010-3-12 21:25:06 | 顯示全部樓層
<P>
錄卷一  鹿洲文集  聖武紀略  •鹿洲文集藍鼎元•   平台紀略總論  上滿制府論台灣寇變書  ... <FONT size=2><FONT color=#999999>梧葆 發表於 2010-3-12 09:36 AM</FONT> <A href="http://inc.m9981.com/discuz/redirect.php?goto=findpost&amp;pid=9500&amp;ptid=2904" target=_blank><IMG alt="" src="http://inc.m9981.com/discuz/images/common/back.gif" border=0></A></FONT>
</P>
<P>&nbsp;</P>
<P>&nbsp;</P>
<P>看文笔口气,“上滿制府”,应该是清代的文献吧。&nbsp; </P>
<P>&nbsp;</P>
<P>作者还是很有见识的。</P>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手機版|論壇主頁|木匠藏書|楓葉特輯|攝影漫談|草木花卉|魚蟲鳥獸|靜物小品|燈光夜影|家有天才|蹉跎歲月|他鄉速寫|木匠鋪子|遊多倫多|故鄉中國|人物隨筆|小黑屋|

GMT-5, 2024-12-23 01:54 PM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