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後由 梧葆 於 2011-11-6 02:15 AM 編輯
最近這裏的新聞報導多件,藏族僧尼與民眾自焚,引起了關注。
以前上-倫理學-的課時,老師問: 佛法和其他宗教不同,在那裏?
想起一偈:
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。
以下抄錄法師開示「自淨其意」的意義。
- - - - -
「自淨其意」出自七佛通戒偈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;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」這是過去七佛對佛弟子的共通教誡,也可以說是佛法修行的總綱,意思是說:透過持守戒律,廣修善法,淨化心念,而使身口意三業清淨。
其中「自淨其意」是佛法修行的核心,然而要達到心念的清淨並不是一蹴可幾,所以佛陀為我們開演了次第法門,首先便是「諸惡莫作」嚴守戒律,從身口二業來規範自己,比如持守「五戒」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。
身業清淨,心中惡念慢慢減少,善念就比較容易增長,如此便能廣行利益眾生之事,如不傷生害命,長養慈悲;而不妄取財物,就能廉潔好施。所以能夠做到「諸惡莫作」,自然就能「眾善奉行」,這便是我們修行提升的一個方向。
然而在「諸惡莫作,諸善奉行」的實踐中,心中難免有種種邪惡心念需要調伏,此時就必須在「自我觀照」及「反省檢討」處下工夫,去除貪心、瞋心、痴心、慢心等煩惱,這也正是「自淨其意」最重要的內涵。
一方面要多聽聞佛法,增長智慧,一方面也要藉由加行的工夫,如念佛、持咒、禪修,以加強定力,幫助自己調伏自心。
所以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」雖是各別的,其實也是相通的,身口二業清淨了,意業也就跟著清淨,而意業的清淨,也需落實在身口二業上。
所有佛法中的百千法門,無非不為「自淨其意」而施設,修行不是向外求,而是從「諸惡莫作」的自律中,使行為舉止端正、清白,在「眾善奉行」的實踐中使心意柔軟良善,在「自淨其意」的反省內觀下,歇下妄心,不斷地淨化、昇華,找回人人本具清明的自性。
- - - - -
宗教應是對世俗具有治療劑的效果,而把其副作用,降到最低。對社會競爭壓力的緩衝,對社會競爭後分離分裂力的凝結,是宗教的世俗作用才是。
很懷疑這些僧眾的養成教育?
大陸應該把那些僧眾,送到成都、武漢等地寺廟,去參訪觀摩,見識打開了,增加他們社會責任,以避免適得其反,造成藏區緊張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