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OBJECT height=355 width=425><PARAM NAME="movie" VALUE="http://www.youtube.com/v/w_6_3Jb7OEE&rel=1"><PARAM NAME="wmode" VALUE="transparent">
<embed src="http://www.youtube.com/v/w_6_3Jb7OEE&rel=1" type="application/x-shockwave-flash" wmode="transparent" width="425" height="355"></embed></OBJECT><BR><BR><FONT size=2>最早是在一本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小说书上看到这首歌的歌名, 歌词的. 出国后才终于听到了这首经典歌曲. 有点像见到了一个从未谋面但却很熟悉的人.</FONT>
<P></P>
<P><FONT size=2>这是一首从军队广播中流行起来的歌曲,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流行的歌曲, 也是世界流行音乐史上的经典。1915年一次大战中,德国士兵 Hans Leip在俄国写了这首詩,1938年Norbert Schultze為其作曲。<BR> <BR>最初录制的版本并不走红。到了1941年,德国占领的贝尔格莱德德语电台开始向所有德军士兵广播 Lale Anderson 唱的 《莉莉·玛琳》。唤起了战争带走的一切美好回忆。很快,这首德语歌曲冲破了战线,传遍了整个二战战场。从突尼斯的沙漠到阿登的森林,每到晚上9点55分,战壕中的双方士兵,都会把收音机调到贝尔格莱德电台,去倾听那首哀伤缠绵的 《莉莉·玛琳》。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2>《莉莉·玛琳》是千万人心中逝去的幸福之象征,得不到的幸福之象征。从那以后,这首歌曲唱遍了全世界,各色语言无数版本,成为和平的象征,成为对幸福的哀悼。歌声久久传唱,各中滋味,不同的人自有不同体会。<BR><BR><!---->最喜欢 Lale Anderson 唱的版本, 口次清晰纯正, 好过 Marlene Dietrich 版。<BR><!----><BR><!----><!----><!----><!----><!----><FONT size=3><FONT size=1>« Lili Marleen » by Lale Andersen vs 1940</FONT> </FONT><BR><!----><EMBED src=http://www.youtube.com/v/7w4Gah6Hh18&rel=1 width=425 height=355 type=application/x-shockwave-flash wmode="transparent"><BR><!----></EMBED /><BR><!---->《莉莉·玛琳》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2></FONT> </P>
<P><FONT size=2>[德]汉斯·莱 普词<BR>[德]诺贝特·舒尔策曲<BR> 高洪译 词 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2></FONT> </P>
<P><FONT size=2>1、兵营的门前有一盏路灯,<BR> 就在路灯下初次遇上意中人,<BR> 我多么希望能再相见,<BR> 亲密偎依在路灯下,<BR> 我爱莉莉·玛琳,<BR> 我爱莉莉·玛琳。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2></FONT> </P>
<P><FONT size=2>2、我俩的人影重叠在一起,<BR> 人人看得出我们相爱这样深,<BR> 你看多少人羡慕我们,<BR> 亲密偎依在路灯下,<BR> 我爱莉莉·玛琳,<BR> 我爱莉莉·玛琳。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2></FONT> </P>
<P><FONT size=2>3、换岗的号声催呀催得紧,<BR> 我要赶回去,又要分开三天整,<BR> 在临别时候难舍难分,<BR> 多么希望常在一起,<BR> 和你莉莉·玛琳,<BR> 和你莉莉·玛琳。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2></FONT> </P>
<P><FONT size=2>4、路灯也熟悉你的脚步声,<BR> 叫我怎能忘,你的笑容和倩影,<BR> 假如有一天我遭不幸,<BR> 还会有谁在路灯下,<BR> 等待莉莉·玛琳,<BR> 等待莉莉·玛琳? </FONT></P>
<P> </P>
<P><FONT size=2>5、深沉的黑夜四处多寂静,<BR> 夜雾在弥漫,漂漂悠悠如梦境,<BR> 我从梦境里来到此地,<BR> 就像往常在路灯下,<BR> 等待莉莉·玛琳,<BR> 等待莉莉·玛琳。<BR><BR></FONT></P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