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碼
 註冊

掃一掃,訪問微社區

QQ登錄

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搜索
查看: 559|回復: 1

勝過武則天

[複製鏈接]
梧葆 發表於 2016-5-14 06:10:27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本帖最後由 梧葆 於 2016-5-14 06:11 AM 編輯

身世堪比灰姑娘  行止勝過武則天    後世只知狸貓換太子


被皇帝雪藏多年、接著後借腹生子

趙恆與劉娥


宋真宗趙恆 與 莊獻明肅皇后劉娥

-----

劉娥,是宋真宗趙恆的第三任皇后。

原籍在四川,出生在一個不算顯赫的家庭,她出生後沒多久,父親就上戰場死了,母親龐氏只好帶著她回到了孃家,劉娥成了是一個落魄千金,符合「灰姑娘」的身份認證。

善鞀鼓 - 一種兩旁綴靈活小耳的小鼓,有柄,執柄搖動時,兩耳雙面擊鼓作響,就是我們俗稱的「撥浪鼓」。

當時的襄王即後來的宋真宗趙恆,可能是因為劉娥的打鞀美名,便叫自己的侍從將她接進府。


劉娥進府後,兩人的感情不錯,但趙恆的乳母秦國夫人嫌劉娥的出身低,又見趙恆如此迷戀劉娥,怕他做出什麼出格的事,想勸趙恆放棄劉娥。

相勸不成,乳母只得向趙恆的老爹,也就是當時的皇帝宋太宗打小報告。

果不其然,皇帝龍顏大怒,一道聖旨下來,不僅將劉娥趕出京,還給趙恆找了一門婚事,斷了趙恆的念頭。


劉娥雖然被趕出京,卻被趙恆安置在王宮指揮史家裡,不時私會。就這樣,劉娥過了十五年。

在這十五年裡,換做一般的女子,可能會厭倦這種偷偷摸摸的生活,跟對方大吵大鬧,最後雙方都很疲倦,然後一拍兩散。

但劉娥安安靜靜的待著,藉此機會,在張耆家裡博覽群書,遍讀史經,研習琴棋書畫。

一開始,趙恆留戀的可能是劉娥的打鞀技藝和她的美貌,但美貌終究會隨著時間而逝,但劉娥的知性魅力卻隨著時間和閱歷的增加越來越深,可能就是這樣的劉娥才會讓趙恆捨不得放走吧!

十五年後,趙恆當了皇帝,終於不用再偷偷摸摸的和劉娥來往。

他光明正大的將她接進宮裡,將她封做自己的嬪妃,身份地位僅次於當時的郭皇后。劉娥也並沒有恃寵而驕,她積極地和後宮打好關係,使得後宮和睦。

後來郭皇后病薨,趙恆就想讓劉娥當上自己的下一個皇后,成為自己名正言順的妻子,也算是這十五年的補償。可是,提議一提出來就遭到了眾大臣的反對,趙恆索性就不提立後之事,讓后位空懸。

立劉娥為後的建議沒有得到大臣的支持,有兩個主要原因:
一是,劉娥本身沒有顯赫的家庭的背景,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支持他。
二,當時趙恆的兒子都不幸早夭,而劉娥十五年來,並未給趙恆生下未來皇位的接班人,不能母憑子貴。

後來,機緣巧合之下,劉娥身邊的侍女李氏懷上了孩子。

趙恆和劉娥想出了「借腹生子」的辦法,在孩子出生的三個月前,便向外宣佈劉娥懷孕,給劉娥晉升妃位。

李侍女生下一名男孩後,劉娥已經40出頭歲了,劉娥怕自己照顧不好,便將孩子交給與自己交好的楊才人撫養,代自己行哺育之職,這名孩子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禎。

成為皇后的劉娥,不僅不像其他妃嬪只知爭寵,更成了趙恆的得力幫手。

趙恆每日批閱奏章,劉娥必侍隨在旁,為趙恆分憂解勞。


《宋史》中記載,「后性警悟,曉書史,聞朝廷事,能記其本末。真宗退朝,閱天下封奏,多至中夜,后皆預聞。宮闈事有問,輒傅引故實以對。」

足以見得劉娥的聰明才智和展露頭腳的政治才能。


趙恆患病,難以支持日常政事,上呈到皇帝那裡的政務實際上都由皇后劉娥處置。

後來,趙恆更是病重,下詔:「此後由皇太子趙禎在資善堂聽政,皇后賢明,從旁輔助。」此詔書便認可劉娥裁決政事的權力。

趙恆病逝於延慶殿,遺詔曰:太子趙楨即位,皇后劉氏為皇太后,楊淑妃為皇太妃,軍國重事「權取」皇太后處分。

而小皇帝趙楨這時只有十一歲,實際上就是由劉娥處理政務,劉娥從此開始了長達十一年的垂簾聽政的政權生活,也是大宋王朝的第一個攝政太后。


----------------

---

大中祥符三年四月甲戌,皇子受益生,後宮李氏所誕也。

李氏,杭州人,初入宮,侍劉德妃,莊重寡言,帝命為司寢。

既有娠,從帝臨砌台,玉釵墜,帝私卜釵完當生男子,左右取釵以進,如故,已而果舉子。劉德妃攘為己子,李不敢言,中外亦不知。

五年十二月丁亥,立德妃劉氏為皇后。

初,后父通為虎捷都指揮使,從征太原,道卒。

后在繈褓而孤,鞠於外氏,善播鞀。

蜀人龔美者,以鍛銀為業,攜之至京師。

年十五,入襄邸。

帝即位,自美人進位德妃,專寵後宮。郭后崩,帝欲立之。

翰林學士李迪言妃起於寒微,不可以母天下,帝不從,竟立為后。

后既立,以無宗族,更以美為兄,改其姓為劉,聞李迪之諫,大恨之。

后性警敏,曉書史,聞朝廷事,能記其本末。

帝退朝,閱天下封奏多至中夜,后皆預聞。

宮闈事有問,輒援引故實以對。

帝深重之,由是漸幹外政。

初,帝欲立劉后,使丁謂諭楊億草制,億難之,謂曰“勉為此,不憂不富貴”億曰“如此富貴,亦非所願也”乃命他學士草之。

幹興元年二月戊午,帝崩,太子即位,尊皇后為皇太后,淑妃楊氏為皇太妃。

三月庚寅,帝初禦崇德殿。太后設幄次於承明殿,垂簾以見輔臣。

八月乙巳,太后同帝禦承明殿,垂簾聽政。仁宗天聖元年五月庚寅,議皇太后儀衛,制同乘輿。

三年春正月辛卯,長寧節,近臣及契丹使上太后壽于崇政殿。

五年春正月壬寅朔,帝率群臣朝太后于會慶殿。

先是,帝白太后,欲元日先上太后壽乃受朝,太后不可。

王曾奏曰“陛下以孝奉母儀,太后以謙全國體,請如太后令”帝不從。

太后嘗問參知政事魯宗道曰“唐武后何如主”

對曰“唐之罪人也,幾危社稷”后默然。

有小臣方仲弓請立劉氏七廟,后問諸輔臣,眾不敢對,宗道獨進曰“若立劉氏七廟,如嗣君何”乃止。

后嘗與帝同幸慈孝寺,欲乘輦先行,宗道以夫死從子之義爭之,后遽命輦后乘輿。

自是后左右用事者多憚宗道,目為“魚頭參政”。

七年十一月癸亥,冬至,帝率百官上皇太后壽于會寧殿,遂同禦太安殿以受朝。秘閣校理范仲淹先期上疏曰“天子奉親于內,自有家人禮。

今顧與百官同列北面而朝,虧君體,損主威,非所以垂法後世也”疏入,不報。

晏殊初薦仲淹為館職,聞之大懼,召仲淹,詰以狂率邀名,且將累薦者。

仲淹正色抗言曰“仲淹繆辱公薦,每懼不稱,為知已羞,不意今日反以忠直獲罪門下”殊不能答。既而又疏請太后還政,亦不報。遂乞補外,出為河中府通判。

八年二月,范仲淹疏請太后復辟,其略雲“陛下擁扶聖躬,聽斷大政,日月持久。今皇帝春秋已盛,睿哲明聖,握幹綱而歸坤紐,非黃裳之吉象也。豈若保慶壽于長樂,卷收大權,還上真主,以享天下之養”疏入,不報。

明道元年二月丁卯,真宗宸妃李氏卒。

李氏實生帝,太后既取帝為己子,與楊太妃保護之,李氏默然處先朝嬪禦中,未嘗自異。人畏太后,亦無敢言者,以是帝雖春秋長,不自知為李氏出也。至是,疾革,乃自順容進位宸妃。及卒,太后欲以宮人禮治喪于外,呂夷簡奏,禮宜從厚。

太后遽引帝起,有頃,複獨立簾下,召夷簡問曰“一宮人死,相公云云何也”夷簡對曰“臣待罪宰相,事無內外,皆當預也”后怒曰“相公欲離間吾母子耶”

夷簡對曰“太后不欲全劉氏乎。尚念劉氏則喪禮宜從厚”司天希旨,言歲月未利。夷簡秘其說,請發哀成服,且謂入內都知羅崇勳曰“宸妃誕育聖躬而喪不成禮,異日必有受其罪者,莫謂夷簡今日不言也。

當以后服殮,用水銀實棺”后悟,乃以一品禮殮之。時有詔欲鑿宮城垣以出喪,夷簡言“鑿垣非喪禮,宜自西華門出”太后從之,殯于洪福院。

二年二月乙巳,皇太后欲被服天子袞冕,以享太廟。薛奎力諫,且曰“必禦此,若何為拜”后不聽,服儀天冠、衣袞初獻,皇太妃亞獻,皇后終獻。禮畢,群臣上太后尊號。丁未,帝祀先農於東郊,躬耕籍田,命宰相張士遜撰《謝太廟》及《躬耕籍田記》。檢討朱祁言“皇太后謁廟,非後世法”乃止撰《籍田記》。

三月庚寅,以皇太后不豫,大赦,除常赦所不原者,幹興以來貶死者複官,謫者內徙。

甲午,皇太后崩。后稱制十一年,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,恩威加天下,左右近習少所假借,宮掖間未嘗妄改作,內外賜予有節。

賜族人禦食,必易以扣器,曰“尚方器勿使入吾家也”三司使程琳獻《武后臨朝圖》,后擲於地,曰“吾不作此負祖宗事”漕使劉綽還京西,言“在庾有出剩糧千餘斛,乞付三司”后問曰“卿識王曾、張知白、呂夷簡、曾宗道乎。此四人者豈因獻羨餘進哉”晚年,稍進外家,而任宦者羅崇勳、江德明等訪外事,崇勳由此勢傾中外。

至是,后崩,帝見左右泣曰“太后疾,不能言,猶數引其衣,若有所屬,何也”薛奎曰“其在袞冕也,服之豈可見先帝於地下”帝悟,遂以后服殮,諡曰莊獻明肅。舊制,后皆二諡,稱制加四諡自此始。

太后遺詔“尊太妃為皇太后,與皇帝同議軍國事”閣門趣百僚賀,禦史中丞蔡齊目台吏毋追班而入白執政曰“上春秋長,習知天下情偽,今宜躬攬朝政,豈可使女后相踵稱制乎”殿中侍御史龐籍請下閣門,取垂簾儀制盡焚之。乃止尊太妃為皇太后,削去“同議軍國事”之語。

夏四月壬寅,左右有為帝言“陛下乃李宸妃所生,妃死以非命”帝號慟累日,下詔自責,追尊為皇太后,諡莊懿。幸洪福寺祭告,易梓宮,親啟視之。妃以水銀故,玉色如生,冠服如皇后。帝歎曰“人言豈可信哉”待劉氏加厚。

壬子,帝始親政,罷創修寺觀,裁抑僥倖,召宋綬、范仲淹,而黜內侍羅崇勳等,中外大悅。以范仲淹為右司諫。仲淹聞遺詔以楊太妃為皇太后,參決國事,亟上疏言“太后,母號也,未嘗因保育而代立者。今一太后崩,又立一太后,天下且疑陛下不可一日無母后之助也”時已刪去“參決”等語,然太后之號訖不改,止罷其冊命而已。

初,太后愛帝如己出,帝亦盡孝,始終無毫髮間隙。至是,帝親庶務,言者多追詆太后時事。范仲淹上言曰“太后受遺先帝,調護陛下者十餘年,今宜掩其小故,以全大德”帝曰“此亦朕所不忍聞也”遂下詔戒飭中外,毋得輒言皇太后垂簾日事。

冬十月丁酉,葬莊獻明肅皇后、莊懿皇后于永定陵。詔定祔廟禮,翰林侍讀學士宋綬援《春秋》考仲子之宮、唐坤儀廟故事,請別築宮,遂作奉慈廟,以奉二神主。


---

以上由網上文章剪貼。


糟木匠 發表於 2016-5-14 07:37:29 | 顯示全部樓層
这样温和,有柔性的女人,可谓有才也有德。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手機版|論壇主頁|木匠藏書|楓葉特輯|攝影漫談|草木花卉|魚蟲鳥獸|靜物小品|燈光夜影|家有天才|蹉跎歲月|他鄉速寫|木匠鋪子|遊多倫多|故鄉中國|人物隨筆|小黑屋|

GMT-5, 2025-1-9 09:29 AM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