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後由 梧葆 於 2017-3-29 03:42 PM 編輯  
 
前幾日,透過A找B。透過B找C。透過C認識D。透過D認識E。聽一些四十多年前E所聽聞的師承之事。看一多年前舊錄影,那鄉音近一半聽不懂了。經解釋後,俺終於明白,當年把一掌五指之數以上的名和姓聽錯記錯了。劉 – 熊。鄭 - 鄒。門 – 牟。牛 – 劉 ---。莫怪這麼多年網上總是尋不得資料。 
 
在回程的路上,想著某舊識當年美帥的面貌,修練琴棋之姿,如今半禿 --- 心情淡然若得若失,想起 --- 
 
廬山煙雨浙江潮,未到千般恨不消。 
 
及至歸來無一事,廬山煙雨浙江潮。 
 
三十多年前,一人抄這詩給俺,不記得是伊抄錯了,還是草書 。俺在幾小女孩面前顯擺,唸成: 
 
廬山煙雨淅江潮,未到千般恨不消。 
 
及至歸來無一事,廬山煙雨淅江潮。 
 
想起來真是慚愧好笑。那幾小女孩應也是五十多歲了吧。 
 
真是: 
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 
及至後來,親見知識,有個入處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 
及至後來,親見知識,有個入處,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。 
而今得個休歇處,依前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 
 
時隔境遷,舊時物相已不是原來的物相了。 
 
但還記得那老人教俺古腔調唱吟: 
獨坐幽篁裡,彈琴復長嘯,深林人不知,明月來相照。 
 
 
---  回首向來蕭瑟處  也無風雨也無晴  ---  
 
 
 |